交钱就能来实习,还能拿教授推荐信......

编辑:党委保卫工作部 更新于:2024-07-08 阅读:

交钱就能来实习,还能拿教授推荐信......

转眼一学期又快结束啦

令人心动的暑假准备来咯~

这个暑假你有什么规划?

实习经历是通往理想职场的加分项

不少有规划的同学已经

准备找实习丰富经验~

但最近,实习被明码标价

网络上出现了“付费实习“这种商品

这真的靠谱吗?

付费实习真的有坑!

跟着小编来看真实案例~


案例一

来自一所普通院校的大三学生王某,近期就曾经历了一次令人难忘的“求职”经历:准备申请海外高校的她,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,想尽快拥有几段外企实习的经历,却差点陷入“付费内推”的骗局。

“我们学校不是名校,通过学校渠道获得的实习机会基本是一些不知名的小企业,没什么含金量。”王某说,为了丰富自己的简历,她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寻找机会,结果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一则“大厂实习内推”的信息。该博主表示自己就是通过这种“付费内推”的方式成功进入“大厂”,所以愿意通过同样的方式帮助其他人获得实习机会。

 

 

但是,沟通之后王某发现,这位“同病相怜”之人推荐给她的微信号并不是个人的,而是名为“××求职顾问”的中介机构微信号。在与该中介聊天中,王某被告知需要支付一笔10万至20万元内推费用,交了这笔钱后,中介就能确保她通过内推进入公司面试,并最终拿到工作机会。

 

看到这里,王某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当下流行的“付费内推”骗局,立即停止继续提供更多信息,并举报了该博主的微信。
案例二

就读于南京某高校审计专业的本科生李某通过一家中介机构花费2800元获得了一个“八大”事务所的远程实习机会,但实习过程中并未真正融入公司的人事系统,工作内容也仅限于线上搜集资料和整理会议纪要。

实习结束后,她虽然获得了实习证明,但对其真实性和含金量表示怀疑。之后,李某在社交媒体上了解到,通过正规人事系统获得的实习机会价格远高于她所支付的2800元

她尝试向中介寻求解释,但对方仅表示“线上实习就是做这些”且“实习证明没问题”,随后便失去了联系

以上两个案例告诉了我们

付费实习这个渠道

存在许多的雷点!

不论是高额的中介费

还是付费后无法得到承诺的服务
付费实习的目标人群1.渴望进入名企实习的大学生2.经济能力较强,愿意投资未来的求职者3.对求职市场了解不足,容易受到误导的求职者

付费实习内推是如何将

目标人群引入骗局?

来看付费实习内推的操作方式

01机构海量投递简历

某些内推机构会接收求职者的简历,并将其海量投递给各大企业。一旦学生获得面试或实习机会,机构便宣称内推成功

02招聘企业直接收费

部分招聘企业会要求求职者支付一定费用以获得内推资格。然而,求职者往往发现,这些所谓的“内推岗位”往往是不签订任何协议合同、不发放任何薪酬的“小黑工”

03狸猫换太子

承诺的是高质量的实习岗位,但最后安排的却是一些边缘性、没什么价值的工作,与之前的描述大相径庭

04空手套白狼

他们只是打着内推的幌子,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资源或渠道收了钱却什么都不做,或者随便给一些无效的信息

本想找份实习丰富简历

却不承想套路这么多~

暑期求职需谨慎

以下几点请记住!

警惕求职骗局

不打无准备之仗

1警惕付费内推

“付费内推”指某些机构向求职者承诺提供高薪行业就业岗位,但须缴纳相关服务费用。“付费内推”涉嫌不正当竞争和欺诈,相关求职者难以主张自身权益。在求职中,不要轻信无任何要求且薪资待遇异常高的招聘信息,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,掉下的往往是陷阱。

2警惕实习生套娃

“实习生套娃”是某些用人单位的员工甚至是非正式员工,以单位名义招聘实习生,借此分派自身工作任务骗取免费劳动,或进行“有偿实习”。在求职中,要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实习或就业岗位,避免落入“空手套白狼”的圈套。

3警惕虚假招聘

“虚假招聘”是用人单位或非法中介机构进行虚假宣传,向求职者收取高额中介费,却拖延或直接不履行合同。在求职中,要核实招聘企业或中介机构的工商注册、企业信用等信息,对于将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等都需要谨慎对待。

4警惕非法传销

“非法传销”是指组织者通过发展人员,要求其以购买商品等方式,牟取非法利益。传销属于违法行为。在求职中,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,树立拒绝传销的防范意识,一旦发现可疑情况或者被骗,立即拨打110报警。

掌握求职秘籍

跑出加速度

1使用正规求职渠道

使用正规求职渠道。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、国聘平台、高校就业网站等官方网站,或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获取求职信息

2及时核查招聘信息

通过查询用人单位的工商信息来确认是否合法注册。通过用人单位官方网站拨打官方电话核实招聘信息,多种途径了解用人单位背景。

3时刻保护个人信息

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利扣留他人证件原件。在求职过程中,不轻易将个人证件原件交付他人或泄露银行卡、网银密码,确需提供证件复印件或影印件时,要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

4坚持运用法律武器

如遇合法权益受到侵害,第一时间保留证据,请立即拨打12333电话或前往人社部门投诉举报。如遇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伤害,请立即拨打110电话向公安部门报警

上进之心人人皆有~

但在面对所谓的“付费实习”时

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警惕

防止自己的权益被侵犯哦!

沉淀实力,厚积薄发

祝大家都收获“令人心动的offer”

 

 

上一条:最全“防诈秘籍”来了!收好这四图→
下一条:警惕!这十种电诈类型最高发




CopyRight © 2016-2017   兰州理工大学信息中心  All Rights Reserved.    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287号   联系电话:0931-2973847 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635号